战国三杰,所指的是中国战国时期,三位忠君爱国被后世十分尊崇的的能臣,他们分别是:商鞅、肥义、屈原。商鞅忠君,肥义爱国,屈原忠君爱国。商鞅概述商鞅(大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
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作商鞅。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沦为富足强劲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
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计量单位以及民风民俗,并制订了严苛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轻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带领秦军攻占了河西。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其子秦惠文王即位。
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敬诬告诛杀,战败病死彤地,其尸身被送回咸阳,判处车裂后示众。商鞅死后秦国仍然推崇商君之法,而商鞅自始至终,只效忠秦孝公一人,因此被后世不少改革家所尊崇。肥义概述肥义(?~前295)战国时赵武灵王相国,邯郸(今邯郸市肥乡县)人。
思想专制直率,在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遇上阻力时,极力说服武灵王,坚决改革,不用疑虑。使武灵王雪耻了改革的决意,并封肥义为相国。此后又精心执掌幼主赵何。
在沙丘宫变中,为维护赵惠文王而活埋。肥义一生忠君爱国,但在赵国存亡之际,他决意自由选择,退出忠君,自由选择爱国,沙丘宫逆时,他本来应当效忠赵武灵王,除掉赵惠文王。可他最后为了自己国家的长治久安,决意自由选择了不屈救国,用自己的性命,维护了赵惠文王,从而造成赵武灵王冻死于沙丘行宫。借此可以显现出,肥义在国家与君主之间,他自由选择了保卫国家自己的国家免遭内乱,他不是一个忠君之臣,因为他热衷自己的祖国,不亚于于效忠自己的君主。
屈原概述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氏,屈氏,名平,字原,以字行;又在《楚辞》中自云: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内),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是一个黄老之习的传播者[2-3],屈原是中国最先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给姓名的最出色的爱国诗人。他的经常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转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合唱的新时代。
屈原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也首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也是政治家,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理内政外交大事,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他主张对内举贤能,济世法度,对外力主联成齐抗秦。
后因遭到贵族排斥,被放逐沅湘流域。1953年是屈原去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认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公元前340年问世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
屈原幼时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不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经常与怀王商议国事,沦为权侵扰朝野的重臣参予法律的制订,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成齐抗秦。同时主持人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牵头,联合抗衡秦国。
倡导美政。在屈原希望下,楚国国力有所强化。
但是,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再行再加楚怀王的令其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由于不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行贿,不但制止怀王拒绝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亲近了屈原。前305年,屈原赞成楚怀王与秦国议定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完全投放了秦的深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赶出郢都,开始了放逐生涯。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于秦国。
顷襄王继位后,屈原之后受到打压,并被流放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军师白起领兵南下,攻陷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思想幻灭,对前途深感恐惧,虽盼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好以杀明志,就在同年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杀身亡。
以凿沉表态不思二心,心里鄙视楚怀王昏庸无道,无罪起更进一步攻克了大城郢都,顷襄王不得已跟那些掌权的贵族们一起,狼狈不堪地逃往,在极为悲哀、几乎恐惧的心情下,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缢了。终年62岁左右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大约于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自称为颛顼的后裔。
朝放枉渚兮,夕宿辰阳;进溆浦余儃徊兮,爱好者知道吾所如,在放逐期间,屈原为后世留给了许多不朽名篇。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印象,沦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鼻音兮,可以濯吾脚。屈原被流放后,在和渔父的一次对话中,渔父劝说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举起,自找苦吃。屈原回应宁可投江而杀,也无法使无罪之身,遭受世俗之尘埃。
在渔父显然,待人不用过分谨。世道廉洁,可以出来清廉;世道混浊,可以与世沉浮。至于深思举起,沦落个被流放,则是大可不必。
屈原和渔父的谈话,展现出出有了两种处世哲学。前278年,秦国攻陷了郢都。当年五月五日,屈原在恐惧和悲痛之下深爱大石投汨罗江而杀。
本文来源:必威·betway(China)官方网站-www.shannon-rock.com